第一節 屋面防滲漏做法說明
1、 屋面剛性保護層
屋面表面的剛性保護層的分格縫間距不得大于 3m×3m,以利于混凝土 自由收縮,在分格縫間不出現不可控裂縫。分格縫內嵌 SBS 改性瀝青 油膏。
2、 屋面板結構
屋面結構自防水是屋面防水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了提高屋面自防水的 性能,除了根據結構計算確定結構配筋以外,在板面共同或單獨配置 不少于Ф8@150-200 雙向鋼筋網,以利于控制板面裂縫、提高結構自防 水性能。另外,降低屋面混凝土塌落度,混凝土澆搗密實、表面壓實 收光等施工措施都會提高屋面自防水性能。
3、 平屋面找坡層
用找坡層起坡時應選用輕質混凝土,所有出屋面或屋面相交的管道、 排氣道、墻體等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 100mm 的圓角。
4、 坡屋面混凝土
坡屋面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。當屋面坡度大于 45°時,應在上部支設 封閉模板,防止混凝土因塌落度過大而難于澆筑或混凝土澆搗不密實。
5、防水層
屋面防水層應選擇不小于 2mm 厚聚氨酯防水涂膜或不小于 4mm 厚彈性 體改性瀝青防水卷材、改性瀝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。
6、防水附加層
女兒墻根部、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陰角部位須增加防水附 加層。防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與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 始上翻和水平延伸個不小于 250mm。
7、平屋面閉水試驗及結構修補
完成各中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的安裝及四周封堵后,進行 結構閉水試驗并對滲漏處進行修補。
8、平屋面閉水試驗
防水層施工完畢后,將雨水口臨時封堵,進行 24h 閉水試驗,屋面最 高處蓄水深度 30-50mm,并安排專人檢查記錄,發現滲漏應分析原因并 整改,整改完成后再次閉水,直至無滲漏發生。
9、坡屋面淋水試驗
防水層施工完畢后,將引至坡屋面頂部淋水,淋水時間不少于 2h 或大雨后檢查。如有滲漏,應查明原因并進行整改。
第二節 屋面防滲漏做法
倒置式單層防水平屋面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鋼筋混凝土屋面板
屋面板在滿足施工條件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塌落度較小的 混凝土;屋面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,確保結構主體的抗滲性 能;屋面板應在澆筑混凝土時原漿收平壓光
2 閉水試驗及結構修補
完成各種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的安裝及四周封堵 后,進行結構閉水試驗并對滲漏處進行修補
3 防水層
防水層見屋面部分說明。女兒墻根部、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 雨水口等陰角部門須增加防水附加層;防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與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始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 250mm
4 閉水實驗
防水層施工完畢后,將雨水口臨時封堵,進行 24h 閉水試驗, 屋面最高處蓄水深度 30-50mm,并安排專人檢查記錄;發現 滲漏應分析原因并整改,整改完成后再次閉水,直至無滲漏 發生
5 隔離層
三彩布隔離層(或詳見設計說明)。
6 找坡層
用找坡層起坡時應優先選用輕質混凝土,厚度及坡度詳設 計。
7 保溫層
保溫節能以施工圖節能設計專篇為準。若設計為保溫板,應 優先采用砂漿錯縫鋪貼,并保證其平整、牢固
8 剛性保護層
40mm 厚 C25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,內配ΦL5@200 單層雙向鋼 筋網,縱橫間距≤3000mm 和女兒墻出 300 ㎜設分格縫,縫寬 20 ㎜、縫內嵌 SBS 改性瀝青油膏,分格縫處鋼筋斷開。隔縫、 女兒墻等陰角處、設備管道基礎處做 1mm 厚一布兩油聚氨酯 防水層,分隔縫、女兒墻等陰角處做 500 mm 寬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本做法適用于平屋面的防滲漏處理。屋面采用保溫層在防 水層之上的倒置式體系,可保護防水層、延長防水層使用壽命。保溫 層應選用憎水性保溫材料,如擠塑苯板(XPS),屋面坡度應優先采用 結構起坡,若用找坡層找坡坡度應不小于 2%。
質量控制點
1、 管根、雨水口、排氣道四周封堵
2、 結構閉水試驗
3、 出屋面管道四周封堵及圓角、防水附加層
4、 防水施工質量控制
5、 閉水試驗
6、 透氣管安裝質量
7、 剛性保護層及分格縫
正置式平屋面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鋼筋混凝土屋面板
屋面板在滿足施工條件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塌落度較小的混凝 土;屋面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,確保結構主體的抗滲性能;屋 面板應在澆筑混凝土時原漿收平壓光
2 閉水試驗及結構修補
完成各種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的安裝及四周封堵后, 進行結構閉水試驗并對滲漏處進行修補
3 保溫層
保溫節能以施工圖節能設計專篇為準。若設計為保溫板,應優 先采用砂漿錯縫鋪貼,并保證其平整、牢固
4 找坡層/找平層
用找坡層起坡時應優先選用輕質混凝土,厚度及坡度詳設計。必須在所有出屋面或與屋面相交的管道、排氣道、墻體等與屋 面相交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 100mm 的圓角,找 平層表面應做收平壓光處理
5 防水層
防水層見屋面部分說明。女兒墻根部、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 雨水口等陰角部門須增加防水附加層;防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 與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始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 小于 250mm
6 閉水實驗
防水層施工完畢后,將雨水口臨時封堵,進行 24h 閉水試驗, 屋面最高處蓄水深度 30-50mm,并安排專人檢查記錄;發現滲漏 應分析原因并整改,整改完成后再次閉水,直至無滲漏發生
7 隔離層
三彩布隔離層(或詳見設計說明)。
8 剛性保護層
40mm 厚 C25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,內配ΦL5@200 單層雙向鋼筋 網,縱橫間距≤4000mm 和女兒墻出 300 ㎜設分格縫,縫寬 20 ㎜、 縫內嵌 SBS 改性瀝青油膏,分格縫處鋼筋斷開。隔縫、女兒墻 等陰角處、設備管道基礎處做 1mm 厚一布兩油聚氨酯防水層, 分隔縫、女兒墻等陰角處做 500 mm 寬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本做法適用于平屋面的防滲漏處理。屋面坡度應優先采用 結構起坡,若用找坡層找坡坡度應不小于 2%。
質量控制點
1、 管根、雨水口、排氣道四周封堵
2、結構閉水試驗
3、出屋面管道四周封堵及圓角、防水附加層
4、防水施工質量控制
5、閉水試驗
6、透氣管安裝質量
7、剛性保護層及分格縫
坡屋面臥瓦做法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鋼筋混凝土屋面板
屋面板在滿足施工條件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坍落度較小的混凝 土;屋面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,確保結構主體的抗滲性能;屋 面板應在澆筑混凝土時原漿收平壓光。澆筑屋面板時應預留與 上部混凝土保護層的連接鋼筋,鋼筋直徑φ 8、長度應深入上 部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0mm,間距宜為600X600
2 找平層
如屋面板不能在澆筑混凝土時一次收平壓光,則可用1: 2.5水 泥砂漿找平。砂漿找平前必須把屋面所有洞口封堵完畢,并保 證封堵密實。必須在所有出屋面或與屋面相交的管道、排氣道、 墻體等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100mm的圓角
3 防水層
防水層宜采用不小于2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膜。女兒墻根部、出 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陰角部位須增加防水附加層. 防 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與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始 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25cm.用聚氨酯涂刷預留鋼筋與屋面 板相接處及其周圍,保證該處不發生滲漏
4 淋水試驗
防水層施工完畢后,將水引至坡屋面頂部淋水,淋水時間不少 于 2h,或大雨后檢查。如有滲漏,應查明原因并進行整改
5 保溫層
保溫節能以施工圖節能設計專篇為準。鋪設保溫時應做好對防 水層的保護,不得對防水層造成任何破壞。
6 保護層
保護層為 40mm 厚 C25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,內配ΦL5@200 單層 雙向鋼筋網,并與預留鋼筋綁扎連接 7 掛瓦網片 φ 6.5@600x600mm 單層鋼筋網片與預埋節點焊接 8 屋面瓦 根據建筑設計做法安裝屋面瓦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坡屋面排水必須體系完整、排水暢通,明溝設置、排水管 布置應根據屋面形狀做好深化設計和細部構造水通暢。
質量控制點
1、 出屋面管道四周封堵及圓角、防水附加層
2、 預留鋼筋及其與屋面板接觸處涂刷聚氨酯
3、 屋面防水層
4、 淋水試驗
5、屋面瓦鋪設
坡屋面掛瓦做法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鋼筋混凝土屋面板
屋面板在滿足施工條件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坍落度較小的混凝 土;屋面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,確保結構主體的抗滲性能;屋 面板應在澆筑混凝土時原漿收平壓光。澆筑屋面板時應預留與 上部混凝土保護層的連接鋼筋,鋼筋直徑φ 8、長度應深入上 部混凝土保護層不小于20mm,間距宜為600X600 mm
2 找平層
如屋面板不能在澆筑混凝土時一次收平壓光,則可用1: 2.5水 泥砂漿找平。砂漿找平前必須把屋面所有洞口封堵完畢,并保 證封堵密實。必須在所有出屋面或與屋面相交的管道、排氣道、 墻體等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100mm的圓角
3 防水層
防水層宜采用不小于2mm厚的聚氨酯防水涂膜。女兒墻根部、出 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陰角部位須增加防水附加層. 防 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與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始 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25cm.用聚氨酯涂刷預留鋼筋與屋面 板相接處及其周圍,保證該處不發生滲漏
4 淋水試驗
防水層施工完畢后,將水引至坡屋面頂部淋水,淋水時間不少 于 2h,或大雨后檢查。如有滲漏,應查明原因并進行整改 質量控制點
5 保溫層
保溫節能以施工圖節能設計專篇為準。鋪設保溫時應做好對防 水層的保護,不得對防水層造成任何破壞。
6 保護層
保護層為 40mm 厚 C25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,內配ΦL5@200 單層 雙向鋼筋網,并與預留鋼筋綁扎連接
7 掛瓦條
根據屋面瓦規格及布排方式將掛瓦條固定于保護層上
8 屋面瓦
根據建筑設計做法安裝屋面瓦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坡屋面排水必須體系完整、排水暢通,明溝設置、排水管 布置應根據屋面形狀做好深化設計和細部構造水通暢。
質量控制點
1、出屋面管道四周封堵及圓角、防水附加層
2、預留鋼筋及其與屋面板接觸處涂刷聚氨酯
3、 屋面防水層
4、淋水試驗
5、掛瓦條、屋面瓦的安裝固定
種植屋面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鋼筋混凝土屋面板
屋面板在滿足施工條件的前提下應盡量采用塌落度較小的混凝 土;屋面混凝土必須澆搗密實,確保結構主體的抗滲性能;屋面 板應在澆筑混凝土時原漿收平壓光
2 閉水試驗及結構修補
完成各種出屋面管道、排氣道、雨水口等的安裝及四周封堵后, 進行結構閉水試驗并對滲漏處進行修補
3 防水層
底層防水宜采用不小于 1.5mm 厚聚氨酯防水涂膜,面層防水應采 用耐根穿刺材料,防水層在女兒墻、出屋面管道等高出屋面的地 方應上翻,上翻高度不得低于種植土完成面 300mm。防水附加層材 料及做法與防水層相同,做法見屋面部分說明
4 閉水實驗
見屋面部分說明
5 隔離層
三彩布隔離層(或詳見設計說明)。
6 找坡層
屋面坡度應優先采用結構起坡,當采用找坡層起坡時應優先選用 輕質混凝土,厚度及坡度詳設計。
7 剛性保護層
40mm 厚 C25 細石混凝土保護層,內配ΦL5@200 單層雙向鋼筋網, 縱橫間距≤3000mm 和女兒墻出 300 ㎜設分格縫,縫寬 20 ㎜、縫內 嵌 SBS 改性瀝青油膏,分格縫處鋼筋斷開。隔縫、女兒墻等陰角 處、設備管道基礎處做 1mm 厚一布兩油聚氨酯防水層,分隔縫、 女兒墻等陰角處做 500 mm 寬
8 濾水層
濾水層采用 50mm 厚粒徑 20—50mm 碎石濾水層,并在上部鋪設無 紡布隔離,無紡布四周上翻 100 高,并用粘接劑粘接。
9 種植土
種植土的厚度應滿足上部苗木種植物所需土層厚度,但不得大于 設計要求厚度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屋面坡度應優先采用結構起坡,若用找坡層找坡坡 度應不小于 2%。種植屋面的濾水層可采用塑料排水板有組織收 集,但必須進行專項節點設計。變形縫應作為種植分區邊界, 不得跨縫種植。
質量控制點
1、 屋面板洞口封堵
2、 結構閉水試驗
3、 出屋面管道四周封堵及圓角、防水附加層
4、 防水施工質量控制
5、 閉水試驗
6、濾水層級無紡布施工質量
第三節 屋面細部防滲漏做法
排氣道出屋面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排氣道壁混凝土澆筑
出屋面排氣道壁宜與屋面混凝土一次澆成,應保證混凝土表面平 整光滑
2 結構找補及圓角
屋面結構找補時須將排氣道道壁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用水泥砂 漿抹成半徑不小于100mm的圓角
3 道壁基層修整
防水層附加層和防水層施工前應對道壁進行清理、修整, 以便 防水施工
4 防水附加層
排氣道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須增加防水附加層。防水附加層材料 及做法與屋面防水層相同, 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始上翻和水 平延伸各不小于250mm
5 防水層
防水層須在防水附加層干燥且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. 防水層材 料及做法同屋面,防水層須上翻300mm。防水層上壓1mm厚鋁合金 壓條并用水泥釘@600固定在混凝土墻上,釘頭密封膏密封
6 閉水試驗
與屋面同時進行閉水試驗
7 保溫層/保護層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
8 抹灰保護層
在在排氣道道壁防水層外及蓋板上抹20厚1: 2水泥砂蓋板收口 部位做成鷹嘴滴水。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出屋面排氣道壁必須采用現澆混凝土結構,宜與主體混 凝土同時澆筑,壁厚不小于l00mm, 內配φ8@200雙向鋼筋網片。此 做法適用于平屋面排氣道的處理,斜屋面排氣道參照此做法。
質量控制點
1、排氣道道壁基層修整
2、陰角部位圓角及防水附加層
3、防水層施工質量
4、 防水層收口固定
5、鋁合金百葉安裝質量
6、蓋板滴水施工
出屋面管道根部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套管清理
把套管上粘附的灰塵、砂粒、油污、清理干凈
2 管道安裝
安裝管道時應注意管道居套管中心,并臨時固定
3 塞縫
用聚氨酯發泡塞嚴管道與套管間的縫隙,上面用密封膠 封口
4 結構修補及圓角
屋面找平時須將套管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 成半徑不小于100mm的圓角
5 管周防水附加層
做完找平層及圓角后,在套管周邊250mm范圍涂刷防水 層,并沿套管根上翻250mm以上(倒置式屋面應考慮保 溫層厚度)
6 防水層
屋面防水層上翻到套管頂部處
7 保溫層、剛性保護層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
8 打密封膠
在防水材料的套管周收口處打密封膠封堵
9 保護層
在套管周邊用20mm厚1: 2水泥砂漿抹灰收口,表面收光, 或者在管周澆筑混凝土墩。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本做法為出屋面的管道( 如排水、通氣管)防滲漏做法, 出 屋面管道須在屋面板澆筑時預先埋入帶止水翼的套管,并保證管周混凝土密 實. 套管應高出屋面300mm以上、內徑至少應比管道外徑大30mm。
質量控制點
1、套管預埋
2、套管內部清理干凈
3、套管與管道間聚氨酯發泡填塞
4、 陰角部位圓角及防水附加層
5、 防水施工質量
6、打密封膠
7、抹灰時注意避免破壞防水層
女兒墻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女兒墻
混凝土澆筑 女兒墻下部 300mm 高反坎應與屋面混凝土一次澆成;如若 施工有困難則必須保證女兒墻澆筑前把基層鑿毛并充分 澆水濕潤,并應保證女兒墻混凝土筑搗密實
2 女兒墻圓角及基層修整
女兒墻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 100mm 的圓角,防水層附加層和防水層施工前應對女兒墻 表面進行清理、修整,以便防水施工
3 防水附加層
女兒墻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須增加防水附加層,防水附加 層材料及做法與屋面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開 始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250mm
4 防水層
防水層須在防水附加層干燥且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,防水 層材料及做法同屋面,防水層須上翻收在女兒墻預留的收 口凹槽內粘接牢固
5 閉水試驗
與屋面同時進行閉水試驗
6 屋面施工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隔離層、找坡層、保溫層、剛性保護 層等
7 抹灰保護層
先采用1: 2水泥砂漿將女兒墻預留凹槽封堵密實,在凹槽 兩端設置寬度不小于150mm熱鍍鋅鋼絲網,12厚1:2.5纖維 混合砂漿打底,8厚1:2水泥砂漿罩面(滿鋪耐堿網格布)
8 飾面層
按設計要求施工女兒墻飾面層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女兒墻壓頂應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,女兒墻壓頂的外側應髙于 內側,壓頂最薄處厚度不應小于60mm,兩端均外伸60mm, 坡度應大于15%。
質量控制點
1、女兒墻圓角及基層修整
2、陰角部位防水附加層
3、防水層施工質量
4、女兒墻預留凹槽處理
5、抹灰保護層施工質量
出屋面反坎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基層清理
把基層上粘附的灰塵、砂粒、油污、清理干凈,接縫處 的浮漿可用鋼絲刷刷除
2 反坎圓角
在反坎根部采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100mm的圓角
3 防水層附加層
反坎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須增加防水附加層,防水附加 層材料及做法與屋面防水層相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陰角 開始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250mm
4 防水層
防水層須在防水附加層干燥且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。防 水材料及做法同屋面,防水層須上翻收在反坎頂部
5 閉水試驗
與屋面同時進行閉水試驗
6 保溫層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保溫層
7 剛性保護層
按屋面做法施工剛性混凝土保護層,剛性保護層與反坎 間留20mm寬伸縮縫并有密封膠封嚴
8 保護層及密封膠
在反坎防水層外抹20厚1:2水泥砂漿,并在防水收頭位置 打密封膠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出屋面反坎的混凝土應盡量與結構板混凝土一起澆筑,避免留 置施工縫。如若不能一次澆成,則在澆筑反坎前必須將下部混凝土鑿毛并充 分濕潤。反坎應在門洞兩邊各伸出500mm。反坎防水應至少高于屋面表面 250mm以上。
質量控制點
1、 基層清理干凈
2、 陰角部位圓角及防水附加層
3、 防水施工質量
4、 密封膠施工
等高屋面變形縫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澆筑反坎
出屋面反坎的混凝土應盡量與結構板混凝土一起澆 筑,避免留置施工縫。如若不能一次澆成,則在澆筑 反坎前必須將下部混凝土鑿毛并充分濕潤。反坎厚度 不得小于120mm, 側鋼筋錨入屋面板,并在上部靠屋面 一側預留與混凝土壓頂的連接筋,連接筋根據計算確 定,但不得小于φ8@200
2 現澆蓋板
現澆 100mm 厚 C20 混凝土蓋板,內配φ8@200 雙向鋼 筋
3 反坎圓角
反坎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用水泥砂漿抹成半徑不小于 100mm圓角
4 防水附加層
反坎與屋面相交的陰角處須增加防水附加層。防水附 加層材料及做法與屋面防水層相同, 防水附加層應從 陰角開始上翻和水平延伸各不小于250mm
5 防水層
防水層須在防水附加層干燥且驗收合格后方可施工。防水層須上翻用壓條固定在反坎上,其材料及做法同 屋面
6 閉水試驗
與屋面同時進行閉水試驗
7 屋面施工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
8 封堵蓋板下面
在蓋板和反坎下面的縫隙內采用瀝青油膏進行密封
9 抹灰保護層
在反坎防水層外抹20厚1: 2.5水泥砂漿,水泥砂漿從 屋面開始至蓋板底部,蓋板收口部位做成鷹嘴滴水。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此做法適用于等高屋面變形縫的處理,高低屋面變形縫參照等高屋 面處理。反坎與蓋板間縫隙為50mm。
質量控制點
1、后澆筑混凝土接縫處理
2、陰角部位圓角及防水附加層
3、防水施工質量
4、蓋板與反坎間封堵
5、蓋板滴水施工
屋面直排式雨水口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預留洞口清理
把預留洞口上粘附的灰塵、砂粒、油污、清理干凈,接 縫處的浮漿可用鋼絲刷刷除
2 雨水口安裝
充分濕潤預留洞口,雨水口定位后,用細石混凝土( 摻 加微膨脹劑)密實封堵雨水口與預留空洞間的空隙,分 兩次澆筑
3 防水層附加層
雨水口與屋面相交處須增加防水附加層,防水附加層須 伸入雨水口內。防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與屋面防水層相 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雨水口開始水平延伸不小于250mm, 并須蓋過封堵細石混凝土施工縫200mm以上
4 防水層
按設計要求施工屋面防水層,防水層須伸入雨水口內
5 灌縫
用密封膠封堵防水層與雨水口間的空隙
6 閉水試驗
將雨水口臨時封堵,進行24h閉水試驗,發現滲漏應分析 原因并整改,整改后再次閉水,直至無滲漏發生
7 保溫層、剛性保護層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
8 雨水口蓋 ( 篦子) 安裝
安裝固定雨水口蓋( 篦子)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雨水口必須低于屋面匯水面的最低處,雨水口應盡量在澆筑屋面 板時一次性澆在屋面板混凝土內;若預留洞口后安裝,則必須保證細石混凝 土封堵密實。本做法為先預留洞口后安裝的施工方法,一次澆筑時參照本方 法執行。
質量控制點
1、預留洞口清理
2、雨水口與洞口間細石混凝土封堵
3、防水附加層及防水施工質量
4、密封膠填塞密實
側排雨水口防滲漏
工藝流程及細部做法
1 預留洞口清理
把預留洞口上粘附的灰塵、砂粒、油污、清理干凈,接 縫處的浮漿可用鋼絲刷刷除
2 雨水口安裝
充分濕潤預留洞口,雨水口定位后,用細石混凝土( 摻 加微膨脹劑)密實封堵雨水口與預留空洞間的空隙,分 兩次澆筑
3 防水層附加層
雨水口與屋面相交處須增加防水附加層,防水附加層須 伸入雨水口內。防水附加層材料及做法與屋面防水層相 同,防水附加層應從雨水口開始水平延伸不小于250mm, 并須蓋過封堵細石混凝土施工縫200mm以上
4 防水層
按設計要求施工屋面防水層,防水層須伸入雨水口內
5 閉水試驗
將雨水口臨時封堵,進行24h閉水試驗,發現滲漏應分析 原因并整改,整改完成后再次閉水,直至無滲漏發生
6 保溫層、剛性保護層
按屋面設計要求施工
7 密封膠/抹灰保護層
在雨水口內防水層邊沿處打密封膠,在側墻( 女兒墻) 防水層外抹20厚1: 2水泥砂漿,水泥砂漿從屋面開始并 蓋過防水層收頭凹槽50mm以上
8 雨水口蓋 ( 篦子) 安裝
安裝固定雨水口蓋( 篦子)
做法說明及節點詳圖
做法說明:側排雨水口必須低于屋面匯水面的最低處。本做法為屋面側排式 雨水口排水方式,其防滲漏的做法如下所示。雨水口應盡量在澆筑屋面板 時一次性用抗滲混凝土澆在側墻混凝土內。若側墻在澆筑屋面板時不能同時 澆筑,則在澆筑側墻前必須清理干凈基層,并鑿毛充分濕潤,然后用抗滲混 凝土澆筑在側墻內。本做法為側墻后澆的安裝施工方法,一次澆筑時參照本 方法執行。
質量控制點
1、基層清理干凈
2、側墻( 女兒墻)混凝土澆搗密實
3、側排口低于屋面
4、防水層施工質量
5、密封膠填塞密實
6、抹灰時注意避免破壞防水